top of page

前幾天,我在網路上讀到一篇關於電影《一級玩家》的文章。作者批評這部電影缺乏深度和藝術性,導演沒有從社會學方面進一步討論,而是發展了一個相對無力的冒險故事。這番話讓讀者們火大了,他們認為這位作家就是瞧不起流行文化,無視了符號意義。一般觀眾對上評論家的看法,激起了所謂藝術性的爭論。

這場辯論顯示了一些有趣的觀點。有人認為這部電影被歸類為商業電影,藝術性不是重點。商業電影是用於娛樂的,不需要有哲理。有些人認為應該更深刻地處理這部電影,因為這個主題實際上很嚴肅,應該具有反思性。

這再次涉及作品的主題和表現及其定位。意思是,如果作品的主題沒有深度,作品本身也不需要表現出藝術性?電影被評為沒有藝術性,是劇情編排上還是敘述手法上的不足?

對觀眾而言

對於那些想看爽片的人來說,依舊能享受這部電影單純的劇情與絕佳的聲光效果。但觀眾必須夠熟悉流行文化,才能抓到笑點。必須注意的是,這裡所謂的主流或流行文化,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麼普遍。電影中的經典人物和符號,對沒有花點時間在遊戲和電影上的人而言很是陌生。

也就是說,即使其具有表面下的含義,很多人也找不到。Icon具有像徵意義,但它們真的有其意涵或只是用於娛人,不僅很難說且可以自由解釋。但,觀眾可不會滿足於隱藏得太深的意義或根本沒有意義。這時,沒有被好好表現,或是沒有被探討的議題就成了未被填補的空洞。

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設計中。觀眾越了解被運用的符號,就越喜歡該設計,因為他們可以找到連結並產生共鳴。這在觀眾和設計師之間形成了一種無聲的理解,給觀眾帶來一種成就感。然而,設計師和觀眾的文化背景和養成非常不同。如果觀眾不熟悉設計師使用的符號,便無法理解設計師傳達的訊息和理念。太過明顯的符號顯得膚淺,但無論設計多麼富有洞察力和獨特性,如果觀眾難以理解,依舊是徒勞。

bottom of page